
今年是我国国家公园制度启动10周年。四年前的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我国正式设立三甲囊源河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迈出重要一步。全国公园法于今年9月正式出台,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稳定的法律保障。国家公园是野生动物和植物的家园,也是许多人世代居住的生活空间。如何既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又保障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实现“共建、共享、共护”?近日,记者来到大熊猫国家公园关坝村。“保护”是由社区进行的。
一条约20公里长的巡逻线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巡逻。在这条走过好几次的路上,队员们总会发现动物留下的新鲜痕迹。豪猪、金鸡等是这里比较常见的动物,但真正拥有森林的是大熊猫。通过29个红外摄像机的跟踪数据发现,在关坝保护区1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至少有6只野生大熊猫长期活跃。
2021年,中国首批创建5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其中大熊猫国家公园覆盖三个省份,拥有80多个原始自然保护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
当年,平武县52.6%的面积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为全国第一个真正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县。一个“大熊猫国家公园”。全县有48个行政村,12.08万人,全部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边界。关坝村就是其中之一。
十五年前,山会自然保护中心专家冯杰第一次来到关坝村,发现这里安全的基本形式是荡秋千、采集药草、涂油、打猎、钓鱼。
靠山靠山,差不多就吃到山吃完了。当时,关坝地区森林范围减弱程度不足60%,鱼虾绝迹,飞禽走兽稀少。人类的频繁破坏逐渐炸毁了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空间。
一方面要维护生态红线,另一方面要解决村民的民生。平武县与平民一起努力以关坝村为试点,打造保护新范式。
山汇自然保护中心项目主任冯杰:是否可以建立一个以社区为主体的保护区,或者是一个包含保护和开发的改变。
四川省平武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蒋世伟:这块土地是他们的。我们需要让人们积极参与这件事。我们从原住民社会管理的角度思考如何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进来,包括政府管理和社区领导。
2015年,我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一年后,四川省林业厅批准关坝开展保护社区试点,明确为“全程环保”,这是四川省首个由社区牵头的单位。中国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作为保护社区的执行机构,关坝村注册成立了“关坝流域自然保护中心”,由两个村委会牵头,组建了巡逻队、跟踪队和行业队伍。 30%的村农户参与了保护工作。政府每年投资5万元购买关坝保护中心的生态服务。 “政府管理、社区监测”区的传统保护区,关坝这样的基层社区作为保护和发展的“第一课题”,拥有“自建、自负盈亏、自管、自利”的机制,并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案例”。
一条祖辈狩猎采药时踩出的小路,变成了巡逻路,村民们也从过去的猎人采药变成了游骑兵。
越来越多的村民完成了从寄希望于山、吃山到依靠山保护山的转变。 2021年,国家公园制度实施后,村民参与保护热情高涨。此前,巡逻队成员的补贴由村集体筹集,如今已纳入省生态补偿工程扶持范围。
冯杰:只要你有自理能力,注意安全,就可以参加。只要您报名,我们就实现了全人共建机制、共管共享。
如果他们执勤于消防围栏或巡河护鱼,村民将获得相应的补贴。在关坝村保护站展厅,一些村民赖以生存的工具成为环境教育的道具。
山壁上的蜂箱属于到村里的集体饮料。茂密森林中的黑熊把这里当作食堂。
四川平武县关坝流域自然中心主任、四川平武县木皮藏乡关坝村支部书记孟吉:所有空箱子都被黑熊吃掉了。里面的一些盒子是空的,被黑熊吃掉了。今年我们至少访问了 5 次。这是一个冲突。我们的蜂蜜隐藏在它移动的区域。它吃一点,就像纳税一样。每年给你多少盒子并不重要。
在关坝,蜂蜂坪取代了狩猎和呻吟,不仅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而且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探索了更多彼此成长的可能性。
姜世伟:我们养蜂,不砍蜜源植物,也不施农药、化肥,因为施农药、化肥,蜜蜂就会死。事实上,养蜂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事情生态产业。
高明斌是该村组长。他当过猎人,养过羊,现在是村里的主要养蜂人。与村集体传统的蜂箱棒技术不同,高明斌的蜂箱技术是师从“养蜂博士”张玉波。毕业时,张玉波的博士论文主要研究大熊猫的群落发展。
张玉波,博士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四川平武县CAT熊谷家庭农场总经理:纸上提出了一些方案,但仅此而已。这个计划当时没有实施。我想,这件事如果不实施,就等于不说。
完成博士学位后,张玉波觉得自己的论文必须在实际中发表。他选择离开北京,来到平武,在这里当养蜂人。从了解一点养蜂技术到后来开始成为养蜂大师,从被误解的方言到今天回答问题,这位养蜂医生感觉以前纸上写的观点都变成了一步一步的。
张玉波: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当地人的困难。现在我们正在从吃草食物转向吃生态稻。事实上,我们现在的理念不是砍树,而是想象如何在树站立时比倒下时创造更多的价值。
2022年,被认证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原生态产品”的关坝蜂蜜,平台一上线就开始销售。
2025年,投资500万元,关坝自然教育大本营竣工。除每年获得9万元的保证股息外,还可根据公司经营情况获得浮动收入股息。在制度框架内关坝国家公园仍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探索一条生态价值与社区发展双赢之路。
几年前,自然风光建立之时,关坝人就描绘了50年的村庄愿景。在他们的想象中,大熊猫、金丝猴住在山里,土鱼在河里嬉戏,年轻人不用出去打工,游客通过预约体验大自然,蜂蜜、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也能让村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几年后,通过社区主导的模式,这张图中80%以上的偏好在关坝村实现了。剩下的就是希望更多的生态产业落地生根,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来。几年前写的《桃花源》从纸上逐渐进入关坝现实。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创新技能以此来建设更好的国家公园。
编辑丨李作时李丙奇贾英
摄像丨张格平 龙宇伟 王宇傲
编辑丨苗家郎
策划丨崔新宇